《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究竟在哪里,书中已经说得十分清楚了,原本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但是,若是以《水浒传》背后的故事来说,书中的“梁山”就不是现实中的梁山,这个“梁山”其实写的是北京附近的梁山,指代的是北京。
那么,《水浒传》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水泊梁山”究竟有什么寓意,为何写的是北京梁山呢?北京有“八百里水泊梁山”吗?
《水浒传》中的梁山出自《大宋宣和遗事》
宋江起义,历史上是有记载的,《宋史·徽宗本纪》中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从这则记载看,宋江是“淮南盗”,起义的地点是淮南道,也就是安徽中北部一带。假如《宋史》记载准确,那么,就没“水泊梁山”什么事了。
《水浒传》的故事并没有以《宋史》为背景,而是以《大宋宣和遗事》为蓝本,把宋江起义的地点写在了“梁山”。
《大宋宣和遗事》是一部南宋人写的笔记体野史,不可以当正史读,可不可信也得打个问号。不过,书中所写的“太行山梁山泊”的故事,却被施耐庵改写移植到《水浒传》之中。那么,这部野史中的“太行山梁山泊”在哪里呢?以下,我讲一段《大宋宣和遗事》的故事,看看这部书中的梁山究竟是在梁山县,还是在东平县。
晁盖等七人劫了生辰纲,被南洛县(河南东隅)缉事人(捕头)王平破案。南洛县于是行文至山东郓城县,县令命一直闯董平前往晁盖所住的石碣村捉人。“有那押司宋江接了文字看了,星夜走去石碣村,报与挑盖几个,暮夜逃走去也。”
郓城县押司宋江报信一节,在《水浒传》中重现,而且,宋江报信后,晁盖“不免邀约杨志等十二人,共有二十个,结为兄弟,前往太行山梁山泊(泺)法落草为寇”。此后,宋江又把杜迁、张岑、董平、索超四人四人送上了梁山。
在晁盖智取生辰纲之前,杨志、孙立、关胜、林冲等十二指使因为押运花石纲而结为兄弟,杨志杀人后被充军。十二指使便在发配途中杀了解差救出杨志,一齐上太行山落草。晁盖上“太行山梁山泊”后,便联络十二兄弟入伙。可见,《大宋宣和遗事》中的“梁山”实际上指的是太行山。
宋江因为阎婆惜与吴伟“打暖”,一怒之下杀了二人,留下一首诗:“杀了阎婆惜,寰中显姓名。要捉凶身者,梁山泺上寻。”宋江也上了梁山,然后聚齐三十六人,扯旗造反。不久,宋江与吴用商议前往东岳烧香,便杀出了梁山。
宋江等三十六人:“掠州劫县,放火杀人,攻夺淮阳、京西、河北三路二十四州八十余县”。宋江等人四处袭扰,朝廷无其奈何,便出榜召谕,“有那元帅姓张名叔夜的,是世代将门之子,前来招诱宋江和那三十六人归顺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诰惠,分注诸路巡检使去也”。
《大宋宣和遗事》虽然与《宋史》中讲的宋江起义地点不同,但大致过程和结局相差不大。恐怕《宋史》记载的宋江起义,恐怕只是三十六人杀出太行山之后的事迹,太行山聚义的事就被舍弃而不录了。
这部笔记体野史中,梁山是太行山的“梁山泊”。《水浒传》另一个蓝本《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印证了《大宋宣和遗事》的说法,梁山就是“太行山梁山泊”。比如,船火儿张横的赞诗就这样写道:“太行好汉,三十有六,无此火儿,其数不足。”其他如燕青是“太行春色,有一丈青”,穆横(穆弘)则是“出没太行,茫无畔岸”。
以龚开的说法,宋江三十六人聚义地点不在梁山,而在太行山。然而,《水浒传》中,为何说是“梁山泊”。这个“梁山泊”是怎么回事,是在梁山县的梁山,抑或是东平县的梁山吗?
《水浒传》把宋江聚义写到了梁山
《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比《大宋宣和遗事》稍晚,是宋末元初人龚开所画梁山三十六人物,属于“画配诗”的艺术作品,收录在周密的史料笔记《癸辛杂识》之中。龚开在《画赞》之前,写了这样一段《序言》:
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著,虽有高如李嵩辈传写,士大夫亦不见黜。余年少时壮其人,欲存之画赞,以未见信书载事实,不敢轻为。及异时见《东都事略》中载侍郎《侯蒙传》有书一篇,陈制贼之计云:‘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材必有过人,不若赦过招降,使讨方腊,以此自赎,或可平东南之乱。’余然后知江辈真有闻于时者。于是即三十六人,人为一赞,而箴体在焉。
《序言》中提到的李嵩,是南宋画家,曾担任光宗、宁宗、理宗(1190一1264)时期画院待诏。李嵩根据宋江等人的事迹,画了三十六人,龚开之《宋江三十六人画赞》应当是赞李嵩的画,他本人并没有画宋江三十六人。龚开所引据宋江历史,是南宋时期王称所修私家历史《东都事略》,《宋史·徽宗本纪》中所载宋江事,大概出自这部私家史料。
《东都事略》中,并没有提到“梁山”,宋江等人“横行河朔、京东”。《宋史·地理志》说:”河朔幅员二千里,地平夷无险阻。”,“河朔”之间是不能标点的,河,指的是黄河,朔即北方,“河朔”泛指的是黄河以北地区。若是写成“河、朔”,就会出现歧义,误把“朔”解读为朔方(郡),那就跑到内蒙古去了。
京东,就是东京汴梁之东。《大宋宣和遗事》中说,宋江等人“攻夺淮阳、京西、河北三路二十四州八十余县”,大致与“河朔”相符,指的是河南、河北等地。从上面所引述的史料中看,几乎都没有提到山东。
资料显示:“太行山脉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山东,在秦朝时指的是崤山以东,即今之河南中部地区。东汉时期起,指的是太行山以东,河北省、山东省及河南省北部。
《宋史》、《东都事略》所讲的“淮南盗”,指的是北宋时期的“淮南道”,其中也不包括山东梁山县和东平县。因而,我认为,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不在山东梁山,而在太行山。《水浒传》改写蓝本故事,以“太行山梁山泊”取“梁山泊”而作为宋江聚义之地。
很多历史学家以“太行山梁山泊”,以及《水浒传》故事指责《东都事略》、《宋史》写错了。《东都事略》、《宋史》真的写错了吗?恐怕未必。正是因为史料记载中没有提到“梁山”,是野史误写以及小说演义,所以,才有了梁山之争。那么,《水浒传》中的梁山到底在梁山县,还是东平县?
《水浒传》中的梁山无疑就在梁山县
施耐庵改写了《大宋宣和遗事》和《宋江三十六人画赞》的故事,去掉了“太行山”,把宋江聚义的地点确定在了“梁山”。这便是宋江起义在山东梁山的最有力的证据,从而忽略了历史记载,以小说否定历史,以《水浒传》取代了历史记载,反说历史写错了。
《水浒传》中说,晁盖是郓城县东溪村人,很明显,这个地名是虚构的,《大宋宣和遗事》中说晁盖是石碣村人。石碣村在《水浒传》中是阮氏兄弟的所居住之地,与梁山只隔着一个水泊。以《水浒传》的故事计算,从东溪村到石碣村,恐怕有百十里路程。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这回书中说,吴用三更时分(晚九点至十一点之间)从东溪村出发,“晌午时分”,也就是中午十一点左右到达石碣村,吴用在路上走了大概十二个小时。从现在的地理位置和路程来看,《水浒传》中的梁山就在“梁山县”。后来,地图上就出现了一个“石碣村”。
既然《水浒传》写得如此明白,为何又出现了“东平县”之说呢?其原因大致应当是行政区划的变迁,以及“梁山泊”在东平湖附近的缘故。北宋时期是没有梁山县的,梁山建县于1949年8月,地处山东省的泰安、济宁、菏泽和河南省的濮阳四地市交界处。
梁山县此前叫做昆山,是以境内的山所命名。之所以改名梁山县,正是因为境内的梁山比昆山更出名。所以,《水浒传》中的梁山就在梁山县境内,不在东平县。
《水浒传》所构建的梁山周边地理位置,大致与现在的梁山县差不多。假若以现在梁山县的地理位置看,当属于河南之东隅,山东之西南角,这就与“太行山梁山泊”有点搭界了。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大致也就是一年多时间(宣和元年说不可靠),在太行山上呆的时间不会太久,杀出山后,便活动在“河朔”一带,并不像《水浒传》所说的那样,更多的是在山东境内打杀。
东平县也是后来的名称,北宋时期叫做郓州,宋徽宗宣和元年时,升格为东平府。这一变迁,在《水浒传》中也有“记录”,三打祝家庄时,写的是郓州,武松景阳冈打虎时,却又写的是东平府。《水浒传》中并没有说梁山在东平府境内,但从“三打祝家庄”的故事看,梁山据东平府不远。这样的描述,也是符合真实地理位置的。现在,梁山县与东平县也是相邻的两个县。
经历地理变迁,现在的梁山早就不是“八百里水泊”,仅存东平湖而已。但是,东平湖是清朝时才叫的名称,古时称蓼儿洼、大野泽、巨野泽、梁山泊、安山湖。《水浒传》续书《征四寇》中说,宋江死后葬在了楚州南门外蓼儿洼。
楚州,在北宋时期为第五等州之团练州,南宋时升淮安军,又改为淮安州。楚州所辖山阳郡,包括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一带,续书在《宋史》所说的“淮南盗”的基础上,也是让宋江魂归“东平湖”。
东平湖现今隶属东平县,蓼儿洼即东平湖,以《征四寇》的说法,宋江死后葬在了“东平县”。因而,也就有了梁山隶属东平县的说法。其实,这个说法不太准确,犹如洞庭湖纵横湖南湖北两省,君山却隶属湖南一样,不能因为东平湖在东平县内,便把梁山说成是“东平梁山”。
结语:施耐庵为何只写“梁山泊”
梁山是因为《水浒传》而名闻天下,成为一处人文景观。但因为历史史料的缺漏,以及演义小说的虚构,这才有了属地之争。从所能见到的史料看,宋江三十六人是在太行山聚义,《水浒传》却只写“太行山梁山泊”之梁山。这是为什么呢?
《水浒传》是以两汉、唐朝、北宋历史暗藏明朝的靖难之役,“梁山”其实实指的是北京附近的梁山,也就是现在的石景山。
《水浒传》中有很多“写错”的地名,地理位置也显得很“混乱”。实际上,施耐庵是借用了蓝本故事中的地名,暗藏历史真实。书中的梁山,出自《诗经·韩奕》之“奕奕梁山”,以及郦道元《水经注》。梁山好汉“石将军石勇”、“金毛犬段景住”,暗指的就是石景山。
石景山有很多别名,其中之一就是碣石山,现在还有碣石村,大概是书中“石碣”、石碣村的原型。梁山在燕地,靖难之役的发起者是燕王,所以,《水浒传》中的梁山实写的是北京梁山,也就是现在的石景山。所谓“八百里水泊”,其实是《水浒传》的说法,施耐庵的寓意是“重八”。书中的“重八”出现过多次,“八百里水泊”只是其中之一。
正是因为《水浒传》在故事中隐藏了故事,地理位置的交代就显得十分“混乱”,从而引发了诸多争议。因而,以《水浒传》说“梁山”,文本上可以理解为现在的梁山境内的梁山,不在东平县境内。
当然,如果是以历史沿革而论,北宋时期没有梁山县,也没有东平县,两个地方在某个时期同属一个州或者县,那么,梁山也可以在东平县,只是当时没有这么个县,咱们就只能以现在的行政区划来判断了。
原创文章,作者:满路 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87cz.com/article/8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