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正月初一是“元旦”。这可不是笔者说的,而是南宋·吴自牧在他的《梦粱录》中说的:“正月朔日(初一)谓之元旦,俗称新年”。也就是说农历正月初一称之为“元旦”。古人认为“元旦”即“三元”: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可见自古对新年春节这一天特别重视,因而,产生了许多有关春节正月初一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辞旧迎新,欢度春节,成了我国几千年来的习俗,出现了“饮屠苏酒”、拜年、燃放爆竹、贴画鸟、占岁、吃饺子等欢度春节的项目习俗,并约定俗成了。现在欢度春节的项目内容比古代已经少了许多。
现在传承春节正月初一风俗保留的项目不是很多了,剩下的还有拜年、吃饺子和燃放爆竹这三项了。而自从新冠瘟疫流行以来,春节燃放爆竹这一项也消失其中了,剩下拜年和吃水饺这两项了。其它的习俗项目内容都随着时代的变迁,情况的变化,时间的推移,而逐年地消失了,人们只能在历史文字记载中看到那些欢度春节的项目内容了。
拜年是我国的传统礼节。拜年,是大年正月初一,春节的第一天必须要做的礼节项目。这天清晨,孩子们或由大人带队,或孩子们相互噶护着“组团”去给长辈拜年。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天不亮就开始行动出门拜年了。先去爷爷奶奶家磕头拜年,再给大爷叔叔大娘婶婶们磕头拜年,意思是先从有血缘关系最近最高辈分那里开始拜年,再到没出五服的有血缘关系的长辈那里拜年。然后,再去同辈家中相互间拜年,这个拜年称之为贺年,相互道贺,问声“过年好”之类的礼节话语。最后再去邻居大爷大妈家拜年,这个拜年也是贺年,不必磕头。可是,今年由于新冠瘟疫流行,相互拜年也不提倡了,剩下的唯一的就是吃水饺了。
吃饺子寓意是“为了一年交好运”,古人谓之曰:“更年交子”。“饺子”在我国唐朝最早叫“牢丸”,又称“粉角”,到了宋朝开始叫“角子”,一直到了明朝才叫“饺子”。现在很多地区不叫“饺子”而叫“水饺”了。其实都一样,无论从形状还是用料方面和含义都是一样的。正月初一吃饺子起始于明朝,而且还增添了游戏寄寓其中的新意,即把饺子馅里放上银钱,包在饺子里,谁吃了谁在新年中会有财运。
正月初一春节吃饺子还有一层意思,吃饺子似吃元宝。因为那饺子形状特像个元宝,是元宝的象征,人们吃了元宝,会在新的一年中财源滚滚,吃的越多元宝来的越多。
正月初一春节除了吃饺子,还要喝汤圆。喝汤圆意味着团圆,这是人们在长期欢度春节过程中新增添的一个项目,寄寓着人们心中一种美好的愿望。
正月初一春节早餐吃年糕,寓意着年年增长年年高。这是近几十年来才有的事,主要针对着孩子的成长而来的,这也是欢度春节新增添的一个项目。
正月初一春节穿新衣服的含义是新年新面貌。这个项目从古延续到今天,到了正月初一春节清晨起来,人人穿上新衣服,以示新年的到来。然后出去拜年。在拜年路上见到人要问过年好,互相拜年,保持一团和气。不能说脏话,不能有不文明和不礼貌的行为,否则会影响自己新一年的运气,并带来霉运。
为什么说有福生初一呢?“有福生初一”与正月初一春节有关。春节是大年初一,这一天要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鸿运当头,红包不断,福气满堂,钱财满满。最重要的是有吃有喝!在以前农家人吃不饱穿不暖,盼着过年吃好饭,那么,这年出生的孩子有那么多好吃好喝的食物,这不是一件很幸运很有福气的事吗?“有福生初一”,心里乐滋滋。更何况俗语说:初一出生的孩子是“娘娘”命,福泽深厚!在古代最有福的也许就是皇后和贵妃及娘娘了,一人得宠全家荣耀。很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说“有福生初一”的缘由吧?
总而言之,春节正月初一要拜年,吃饺子,喝汤圆等。有“饮屠苏酒”、拜年、燃放爆竹、贴画鸟、占岁、吃饺子等历史悠久的风俗。而“有福生初一”是根据春节正月初一“娘娘命”之俗语,意思是这天有红包、有财运,有好吃好喝的食物,那么,这天出生的孩子自然是很幸运很有福气的孩子了。
原创文章,作者:满路 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87cz.com/article/7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