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飘忽不定可能表现出焦虑、紧张、内心不安等心理状况。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缺乏自信、无安全感或遇到困境没能处理好造成的。同时,对话对象的反应也会对眼神存在的问题产生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眼神飘忽不定可能代表了面对社交压力或者身心疲劳的困惑,需要寻求途径加以解决,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根据我的经验总结:我们了解过多少道理,为多少道理一时拍手称快,又忘掉了多少道理,其实都无关紧要。想清楚了这个问题,就不会为道理本身而焦虑。了解过某个道理,却不能用来炫耀,或许令我们有沮丧感,我们因此而有“精神上的包袱”,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是过去的经验所得。但实际上能够让我们有所改变的,仅仅是那些我们践行的道理——光是相信还不行,你必须去做,亲身体验,走过那个必要的历程。
我本人非常讨厌那些讲话时眼神飘忽,跟你讨论问题时,从一个主题转换到另一个主题,不停地讲,就是不讲重点。或许他真的很博学,思维敏捷,但我却很讨厌这种性格的人。如果客观地评价,曾经有一段时间里,我也是讲话眼神飘忽的人。我不会用滔滔雄辩来回避问题,只会结结巴巴、支支吾吾,讲一些无关痛痒的话,还经常伴有脸红、心跳异常。我无法回答的问题,让我窘迫。我不像那些职场故事中的主人公,能够举一反三,回答所有问题。这让我很有挫败感。
那么,眼神飘忽、回避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或许,回避问题,拐弯抹角讲一通与问题无关的其它话题,有利于人际关系的缓和,有利于职场的升迁,拥有这种技能的人,确实能混得开,但我并不喜欢这种没完没了的唠叨,却总是不切中主题。能忽悠人,是一种极强的难以学会的本领,但我认为那是浪费时间。
如果你真的运营一家了不起的公司,我不认为你有那么多时间跟某一个员工拐弯抹角讲两个小时甚至更久,除非你真的很闲,需要这种方式来PUA员工,或者是显摆自己的身份或学识。
我2015年认识的那个老板就是这样的。他每次来工地,几乎要将每个员工都训斥一顿,让每个人都心怀恐惧。他还会将工地负责人叫到他的办公室,开启至少半个小时的谈话。他似乎是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忽然来了灵感,必须要将剩余的精力发泄出来一般。他讲了大半天,我都不知道他的重点是什么。现在我总结出来了,他的重点是:你做的工作我不满意,远远达不到我的要求。这就是职场PUA。他不会告诉你到底哪里做得不对,总之是哪里都不对。他用这套话术来打击你的自信心,让你在恐惧中完全服从于他的威严。
后来,我每次遇见那些滔滔不绝的人,都主动避而远之。我自己讲话,也尽量言简意赅。我训练自己在五句话内讲完一个故事或是一个段子的能力。也就是说,过去我也是个非常啰嗦的人,包括我写文章,总是写一大通脱离主题的话,虽然言之有理,但是太啰嗦,没有切中主题和要害,总之,是话太多,总想囊括一切,将方方面面都照顾到。
讲话时眼神飘忽,容易给人猥琐的感觉。我是最近两年才搞清楚“猥琐”的意思。猥琐不是说你人长得不帅气,个子不高,不壮实,而是你躲躲闪闪,明白想要表达什么,却又故作深沉。明明是喜欢的,却装作没有兴趣。
眼神飘忽,回避问题或许源于以前的挫败经历。因为自我的过于脆弱,无法忍受挫败,一旦遭遇挫败,就觉得自己很失败,整个人都不行了——这是全能自我的幻灭。为了保护这种感觉,就衍生出了回避和躲闪。有些问题确实很棘手,一时半会解决不了,只能回避。比如,当我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时,没有能力养活自己,就只能顺应成年人的意思,委曲求全,先生存下去。那时候,我每天都盼望着自己尽快漫十八岁,这样,我就可以以成年人的身份去独立谋生了。这种想法,会塑造性格,形成习得性无助和回避型固有习惯。
实际上,任何人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在突破原有思维模式中获得的。烦恼即菩提,菩提即智慧。遇到问题,人生不顺利时,才是我们真正成长的时候。可惜的是,一个习惯于回避问题的人,只会压抑其个性,通过躲避/逃跑的方式,来避开那些看似棘手的问题。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他似乎永远也不能解决类似的问题。能解决问题的,都是主动面对,积极探索,从具体的事情中获得经验,突破了过去狭隘经验和思想后,慢慢成长起来的。
拥有回避型思维的人,跟开拓进取型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为什么要加以区分呢?因为我意识到,回避型思维的人基本上会在某个思维的圈子里徘徊,基本上没有什么成就可言。就算有好的运气,也会因为他过于丰富的想象,和过于忧虑的性格,使得那份好运气离他而去。
通过艰苦的训练,培养目标感,能够改善这种糟糕的思维。要有敢于设定目标,并且坚定不移地执行目标的气势。比如,我将跑步十公里的配速定为3’59’’,就是为了训练我设定目标,完成目标的坚韧品格。
重复彼得-德鲁克那句话:别痴迷于寻找自我,下水游泳去吧。过去如何,将之整理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何种改变,就可以了。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磨炼你想要的性格。我太需要这样的历练了:过去我总是不敢设定目标,因为怕失败,一旦失败,自我全能感破灭,就觉得整个世界幻灭了。其实,这是一种相当简单而幼稚的思维模式。
现在,我期待着用跑步这种方式,训练我的目标感。敢于制定目标,敢于落实步骤实现目标。如果目标没有实现呢?调整方法,不断尝试,直到达成目标。从我的内心深处看,我急切需要养成这样的性格。
性格、气质、气势,成就大业缺一不可的素质。我相信,一个人只有释放出内心的热情,从容不迫地主动去创造,才能最有可能地成就他自己。我所认为的不辜负生命,不枉费来此世界一遭,指的是活出我们的热情和活力。
向眼神躲闪、回避问题的“猥琐”道永别。
原创文章,作者:满路 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87cz.com/article/35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