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酿酒史源流长,并且酒的种类繁多。
我们可见古人称它为醴、浊酒、绿、醪
等等。那么,是谁发明了酒呢?民间传说,发明酒的是一个叫杜康的人,他把剩米饭挂在树枝上,偶然间酿成了酒。后来,“杜康” 就成为酒的代称。曹操的诗中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另一种说法是,发明酒的人是夏禹时代的仪狄。据说仪狄是夏禹的女儿,她制成了酒献给夏禹喝。夏禹喝了之后,认为甜美异常,且有一种从未体验过的陶醉与舒适。
于是,夏禹反对制酒,他认为这东西有可能吸引人沉湎其中,后世的君王也可能会为它耽误政事,导致亡国。
还有人认为,仪狄是夏禹的臣下。看来,仪狄生活在夏禹时代是确定无疑的,他(她)发明了酒,但这仪狄是何身份,今天已无从考察。
然而,发明酒的人真的是仪狄吗?现代考古学发现,酒的酿造远在夏朝之前就已开始,最早是用剩下的米饭自行发酵而成。
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粮食生产越来越多,北方的高粱与南方的稻米都成为酿酒的原料。
从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酒器来看,大汶口文化时期已经有了酒。距今7000多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饮酒用的陶杯、陶益等酒具。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遗存中,发现有大量随葬的酒器。二里头遗址在时间上属于夏代,可见夏禹之后,酒已经大行于世。
后来的夏桀更是建造了酒池,可供3000人像猪一样趴在池边开怀痛饮。夏禹对酒的反对是没有用的,酒的魅力已征服了他的臣民。
夏代酿酒之风越来越盛,连中兴夏朝的少康也亲自参与酿酒,还发明了制作“秫酒”的技术;这可能与他在有虞氏处做过专管膳食的庖正有关。
实际上,仪狄、少康都不是发明酒的人,他们的功绩是总结了前人造酒的经验,研制出一套成形的技术,所以得到了“作酒”的美称。
就像仓颉造字、孔子删诗一样,是建立在别人的劳动成果上的,是集大成者。
酒的大量酿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夏代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粮食产量的大大提高。
拓展资料:
酒究竟是什么时代出现的,究竟是谁酿造出了第一滴酒?很多人都认为是夏朝君王杜康发明了酒,其实并非如此。
在我国很早就有猿猴发明酒的传说,这在很多典籍当中都有记载。明代周旦光在他的著作《蓬拢夜话》,李晔在他的的著作《紫桃轩又缀》都提到黄山猿猴酿酒的故事。李晔写道:黄山多猿揉,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饮之,不可多,多即减酒痕,觉之,众揉伺得人,必肠死之。因此,最初的时候,人们把酒叫做“猿酒”,说是猿猴采食野果后,藏于洞穴中,果皮腐烂时野生酵母菌使果实中的糖分自然发酵,形成酒浆。这种说法,大家应该都有生活经验,如果我们多买些水果,比如梨子,把他裹严实了,存放起来,过段时间就有一股酒精的香气,但是这个可能是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还有一种烂酸梨,放一段时间就会烂软,闻起来酒香,吃起来也有一股酒精味道。
猿猴是很聪明、行动敏捷的动物。它们深居在山林里,常常攀缘飞跃于枝干间,使人们很难捕捉。不知何时起,人们发现了猿猴有嗜酒的习性,经过长时间的细心观察,人们又发现猿猴还会“造酒”。因为酒是一种发酵食品,由酵母菌分解糖类产生。果子成熟后落地,时间一长,慢慢地霉烂了,散发出一股酒味。猿猴遇到林中成熟坠落经发酵而带有酒味的果子,在饥饿时它们偶尔尝了尝,觉得别有风味,便对此产生了兴趣。
由于猿猴以山林中野生的水果为主要食物,在水果成熟的季节,猿猴收贮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受到自然发酵,而后再来享用天然酿成的果酒。如果说“酝酿成酒”的“酝酿”,是指事物的自然变化养成,那么,猿猴“采果”“酝酿成酒”是完全可能的。
虽然那时猿猴并非懂得酿酒技术,但酒的雏形应就是从其无心储藏花果而来的。所以,从这点来看,酒的出现要比文字早得多。
史料记载,原始社会时期,就用发酵的谷物来酿制水酒。那时由于人们的认识有限,对酒精产生的晕的效果不甚明了,因此,酒在人民眼中有很大的魔力。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曲酿酒的国家,黄酒和啤酒、葡萄酒被称为三大古酒之一。公元前200年左右,我国就开始用五谷作为原料酿酒了,《法苑珠林》载:“谷酒者,以诸五谷杂米作酒者是;木酒者,或用根茎叶果用种种子果草杂作酒者是也”。1987年考古学家在山东营县发现了5000多年前的酿酒器具,这一发现起码表明了,在5000多年前我国就已经开始酿酒,而真正酿酒的起源应该比这还要早得多。
原创文章,作者:满路 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87cz.com/article/2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