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可以留种的农作物吗?这个问题就像一丝乡愁,会引起很多中老年人的回忆。每个地方都会有,但是真正的原种几乎没有了。
我是一个六零后,小时候在商洛山区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老玉米、糜子、谷子、荞麦、洋芋、绿豆、黄豆、红小豆、雨花豆等各种杂豆的老品种,也有老黄瓜、丝瓜、葫芦、辣椒、茄子、四季葱等老品种。那种味道、那些形状等永远都忘不了。偶尔在山旮旯看到一小块地,长着原来的老品种,总忍不住回头看看。可惜的是,如今在商洛山区的川道几乎没有了踪影。
据我所知,如今在个别偏僻的地方,也有老品种的存在。其中有哪种专门爆米花用的小粒红颜色的玉米品种,也有马齿牙的白色玉米品种,有一种紫色的大粒品种,也有一种品质非常好的糯米水稻品种,它专门制作甜酒汤圆的水稻品种,也是老年人和体质虚弱人群的补物。山区还有原来那种颗粒很小的绿豆品种,也有三季豆、雨花豆等豆科作物。除此之外,似乎看不到更多的资源了。如果相关部门专门调查这些老品种,说不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这些品种能够延续至今,肯定有自己的道理,他们的特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耐瘠薄。比如荏子。
2.抗病虫。比如三季豆。
3.生育期短。比如老玉米。
4.品质好。比如糯米品种。
5.有药用价值和食补作用。比如红小豆。
6.有独特味道。比如四季葱。
曾记得有个学者前几年去日本,一个劲问这个水稻产量多少,对方专家根本不回答。闲来无事的时候才告诉他:“这个品种产量只有600斤,大米价格100元一斤不愁卖,你说你普通的大米亩产2000斤值多少钱?”一下子噎得他无地自容。从这一点就能说明,专家也有局限性,一门心思提高产量,没想到并没有让农民富起来,也不知道谁的错。
实践证明,单纯追求高产并不能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而稀有品种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千金难买。如果打造品牌,说不定还有一定的市场,而且可以确定高收益。规模种植稀有品种,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地方主导产业也未可知。
生存下来就具备了存在的合理性。老品种本来就是一种育种资源,本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可以和高产品种杂交,取得更好的品质和产量的新品种,数量越少,价值就越高。合理有效地保存老品种资源,对于整个人类都有重要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满路 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87cz.com/article/2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