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栽培与管理技术
生姜是一种集调味品、加工食品原料、药用蔬菜于一体的多用途蔬菜作物,在我国各地农村和城市均有食用生姜的习惯。如今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高产高效农作物的不断发展,我国生姜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展,优势产区不断形成,这使得传统的生姜种植模式遭受到了冲击。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总结出本地有效的生姜种植经验,并且形成相应的科学种植技术规范,对于提升姜农们的收入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广大姜农来说,想要形成相应的市场竞争,就必须了解到如何进行生姜栽培与管理。
目前常见的生姜栽培品种和方式很多,诸如生姜的露地栽培技术、生姜保护地栽培和无公害生姜栽培技术、有机生姜栽培技术等,其中露地生姜栽培最为常见,再此以其为例进行说明,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生姜露地栽培技术小讲
一、总则及优势
生姜露地栽培在全国各地农村均有,或是大面积、规模化种植,或者农户小面积零散式种植。总得来说进行生姜露地栽培:一是前期的投资较少,只需要购买药剂、化肥和种子等基本物质,再进行一定的人力投资即可;二是后期的管理相对简单,农户小面积种植基本上可以不用打理;三是生姜产量具有可塑性,通常来说露地栽培生姜每亩只能够达到三千千克左右,但是如果掌握科学的栽培方法和管理技术,可以将其产量提升到五千千克以上;四是现有种植经验丰富,生姜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栽培,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下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
二、品种选择与发芽
生姜的栽培和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地块选择、姜种选择等各个方面做起,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起到提升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 姜种的选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优质的生姜品种就是后期获得高产的利器,在品种的选择上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自身所种植的姜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于此应该选择适合本地区栽培且有着良好市场环境的生姜种;二是生姜本身的品质,故应该选择长势好、产量高的品种。以上两个方面是对生姜内质因子的选择,还需要从外质因子对姜种进行挑选,具体为:选择的姜块需要肥大且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且无病虫害,不腐烂且不干缩。
当选择的姜种内质因子和外置因子皆满足时,就能够为生姜从催芽到“三股杈”期提供充足的营养,避免其出现营养不足的情况。
☆ 培育壮芽
对生姜姜种培育出壮芽是获得丰产的基础。生姜壮芽具有粗钝圆壮的特征,如果是弱芽则芽身细长且芽顶尖细。根据相关的试验表明,影响生姜芽壮否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种姜的营养状况,“母肥子壮”,种姜越健壮则新长的姜芽多肥壮;二是种芽着生的位置,生姜上部芽及外侧芽多数肥壮;三是催芽的温度和湿度,健壮芽所需的温度在二十二到二十五摄氏度之间,催芽期间的湿度不宜过低。
壮芽的培育不亚于生姜种植的后期管理,主要有晒姜、困姜和催芽三个方面:
-
晒姜。种姜播种前的一个月,从储藏室内取出种姜并洗净上面附着的泥土,然后将其平铺在外空地或者草席上晾晒一到二天。晒种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姜块的温度进而打破其休眠的状态,促使种姜能够早发芽。同时还可以起到减少姜块水分,防止姜块腐烂的作用。
-
困姜。在晒姜之后将姜块置于室内三到四天,并且还用草帘或者农膜覆盖,这就是困姜。困姜可以使得姜块内的养分分解,一般需要重复两到三次,共需要八到十天。
-
催芽。生姜催芽的方法很多,但是电热毯催芽法既适用于散户种植,又适用于大规模种植,故以其进行说明:首先在房间内干净的地上或者床上铺设一层十厘米厚的干麦穗,并在麦穗上面铺设一层农膜和电热毯,然后再铺设一层农膜和两到三厘米厚的干麦穗,做成催芽床;其次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将姜层层堆放在干麦穗上,铺设的厚度为五十到六十厘米,种姜的上面还需要盖上一层十厘米厚的麦穗,麦穗上面再铺设一床棉被;最后接通电源将温度控制在二十五摄氏度左右,等到十天后姜内堆温度升高并将温度下降到二十摄氏度。
三、定植
在对生姜种培育出壮芽后即可进行定植,但在定植前还需要对大田进行前期准备,以利于生姜发育生长和后期管理。
-
整地施肥
整地施肥得考虑到生姜的生物特征,其各系不发达且在土层中分布较浅,所以在生姜的生意其内既不耐旱也不耐涝。故在选择定植地块时需要选择地势较高且土层深厚(有效土层在八十厘米以上为宜)、有机质丰富(有机质含量不低于百分之一)、能排能灌的弱酸性地块。如果当地条件允许,最好能够实行轮作,当然种植的地块三年内不能有姜瘟病的发生。
定植地块选择好后,需要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秋耕晒垡,然后在第二年土壤解冻后还需要耙一遍,并同时施入农家肥。因为生姜的生育期比较长,所以必须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用优质腐熟的有机肥三千千克、过磷酸钙五十千克和硫酸钾五十千克,其中三分之二的肥料结合整地普施,三分之一的肥料以沟施为宜。如果想要防止地下害虫,还可以每亩用百分之三的辛硫磷颗粒两千克拌土十五千克撒匀,然后将地耙细整平。
-
播种
播种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播种时间。各个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具体的播种时间上也不尽相同,通常在十厘米地温稳定在十六摄氏度以上时播种。这样可以确保生姜的适长时间在一百三十五天以上;
-
掰姜种。播姜种之前需要对姜种进行处理,即把经过催芽的大姜块掰成五十到七十五克的小块,而且每块姜种只能够保留一个短壮芽,其余的幼芽需要全部去除,以使得养分能够集中供应主芽。掰姜种的时候如果发现幼芽基部发黑或者掰开的姜块断面褐变应该予以淘汰,这其实也是块选和芽选的过程;
-
浸种。浸种可以分为药剂浸种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两类:药剂浸种可以用百分之一的波尔多液浸泡二十分钟或者用甲醛一百倍液浸泡六小时;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即在播种前将掰好的姜块放在二百五十到五百毫克每升的乙烯利溶液中浸泡十五分钟;
-
浇底水。水分对幼芽的出土和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因为在苗期浇水容易造成土壤结板,进而影响到出苗,所以必须要在播种之前浇透底水。浇底水一般在沟内施肥后再开始,且浇水量不宜过大,否则姜垄湿透不便于下地操作;
-
摆放姜种。等到浇的底水全部下渗后,可以将种姜按照二十厘米左右的株距摆放在沟内,通常有平播法和竖播法两种。平播法是指将种姜压入土中,使得姜芽与土面相持平,并使得姜芽的方向保持一致,这种方向播种的种姜与新姜的姜母垂直相连,便于扒老姜;竖播法则是将种姜全部竖着插入泥中;
-
播种方式。南北地区气候和地理环境因素差异很大,在播种方式上也有很大不同:北方地区多采用开沟播种,即在整好地块上开沟,沟距五十厘米、沟宽二十五厘米,沟深十五到二十厘米。为了方面浇水沟不能过长;南方地区通常采用高畦栽培,即做畦一点二米,畦间宽三十厘米、深二十厘米,种生姜三行;
-
地膜覆盖。生姜不耐霜冻,所以在生姜露地栽培时大多采用地膜覆盖来提升地温,在实际生产中有单层膜覆盖和双层膜覆盖两种:单层膜覆盖即在播种后用宽一点二米的地膜拉紧盖于沟两侧的垄上,取土压紧地膜,使沟底与膜的距离保持十五厘米,一幅地膜盖两行;双层膜覆盖即在四月中旬生姜播种后,随即盖上透明地膜,五月上旬生姜出苗前在透明膜上加盖一层黑色地膜。
四、田间管理
生姜的田间管理是提升其产量和质量最为重要的一步,需要从各个细节方面入手,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步。
☆ 遮阴
生姜属于耐阴的植物,但是其幼苗期又刚好处于夏季高温季节,此时天气炎热且光照较强,所以生姜的栽培必须进行遮阴处理。各地可以利用的遮阴物不同,所采用的遮阴方式也不一样,但是不管采用何种何样的方式都需要遮阴百分之六十到七十,使得姜苗处于“花荫”的状态。同时还需要注意在入秋天气转凉以后,要及时去除遮阴物,以加强此期间的光合作用和养分的积累。
在这里介绍一种北方地区常用的遮阴方式:插姜草,具体做法为,于生姜播种后趁着土壤潮湿时在种植行的南侧或者西侧十五厘米左右插上谷草,并编织成高度约八十厘米的花篱笆用来遮阴,也可以用玉米秸秆或者树枝代替。
☆ 水分管理
前面说过生姜既不耐旱也不耐涝,但是在生姜的不同时期所需的水分也不同,所以水分管理需要根据生姜的发育和长势来确定具体的措施。
-
花芽期的水分管理。在生姜种的出苗率达到百分之七十时开始浇第一次水,浇水后需要及时中耕保墒。花芽期的浇水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浇得太早,土壤容易结板造成出苗困难;浇得太晚,幼苗易受到干旱干枯。发芽期可以根据土壤墒情浇第二水,但此期间浇水不能过多和过勤,以起到提高地温和凿出苗的作用。
-
幼苗期的水分管理。生姜的幼苗期植株较小,需水量相对较少,但是因为其根系不发达造成吸水能力差,所以应该做到小水勤浇并且在浇完水后还需要及时中耕保墒。浇水的时间夏季以早晚为宜,暴雨过后还需要注意及时排涝。
-
旺盛期的水分管理。八月以后植株生长开始进入旺盛时期,此时生姜植株的地上部生长旺盛,地下部根茎迅速膨大。因为这一时期植株生长最快,所以对水分的需求量也很大。通常情况下需要每隔五到七天灌水一次,入秋以后雨水增多还要注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治引发姜块腐烂。收获前四天还可以再浇一次水,这样收获时姜块上带有潮湿泥土,便于下窖储藏。
☆ 肥效管理
在生姜种植管理中除了施足基肥外,还需要根据其各个时期的需肥量采用合适的追肥方式,以促进生姜生长。
-
发芽期间生姜主要依靠种姜内储存的养分生长,可以不进行追肥;
-
幼苗期为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在苗高三十厘米的作用并具有一到两个小分枝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此时可以随浇水每亩冲施腐熟的粪肥五百千克、尿素十千克、硫酸铵十五到二十千克或者沼液肥五百千克;
-
七月底到八月初植株生长进入旺盛生长期,此时应该结合除草进行第二次追肥。具体做法为可以在拔除杂草后于姜沟北侧或者东侧距植株十五厘米左右开深沟,将肥料施入沟中后覆土封沟培垄,使得原来姜株生长的定植沟变为垄,原来的垄变为沟。通常每亩施饼肥七十五千克、尿素三十千克、硫酸钾十千克、硫酸锌零点五千克和硼砂零点二五千克。
-
补充肥的施用。在每年的九月中旬,当生姜具有六到八个分枝时,也正是其根茎迅速膨大时期,此时植株地上部生长基本稳定,生长中心转为根茎。所以在这时可以进行补充肥的施用,具体做法为:每亩追施硫酸铵十到十五千克、硫酸钾十五到二十千克或者复合肥二十五千克。
☆ 中耕与培土
“九锄棉花,十锄姜”,由此可见中耕除草的重要性,在生姜种植过程中一般结合灌水和施肥、培土每月中耕一到两次,以疏松土壤和促进根茎发育。因为生姜属于浅根系作物,所以其不宜深耕,具体来说需要注意几点:一是地膜覆盖的生姜在撤膜前无需进行中耕;露地栽培的生姜一般要在出苗后,结合浇水或者雨后浅中耕一到两次,起到保持土壤墒情、防止土壤结板和提高地温与清除杂草的作用。
生姜根茎生长膨大需要黑暗、疏松和潮湿的环境,为了防治根茎膨大外露,因为需要进行分次培土。具体做法为:在立秋前后结合大追肥和拆除姜草时进行第一次培土,培土厚度为三到六厘米,将原来垄背上的土培在植株的基部,变沟为垄。此后每隔十五到二十天结合浇水、追肥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培土,逐渐把垄面加宽、加厚,为根茎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还可以稳定植株和防止倒伏。
☆ 适时采收
和其它农作物的采收不同,生姜采收可以分为收种姜、嫩姜和老姜:
-
收种姜。通常在苗高二十到三十厘米,具有五到六片叶子,新姜开始形成时即可进行采收。方法为:用小铲将种姜的土挖开,一手用手指将姜株压住,不让姜株晃动;另外一只手用狭长的刀子或者竹签把种姜挖出。采收的时候注意多挖土、少伤根,并且在收获后立即用土将穴填满拍实;
-
收嫩姜。初秋的天气渐凉,在根茎旺盛生长期时植株旺盛分枝,形成株丛,此时需要趁着姜块鲜嫩、提前收获。收嫩姜是越早产量越低,但是品质十分好;采收越晚,则辣味加重且品质下降,但产量有所上升,故应该适时采收;
-
收老姜。通常在当地初霜来临之前,植株大部分茎叶开始枯黄,地下根状茎已充分老熟时采收。收获时可以用手将生姜整株海拔出,轻轻抖落根茎上的泥土,剪去地上部的茎叶,保留两厘米以上的地上残茎。
以上就是关于露地生姜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小讲。生姜其它方式栽培与露地栽培方式大同小异,只是在水分和温度管理上有所差别。当然不管何种科学的生姜种植模式,其一定是基于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是适宜当地生姜的生长和发育的,能够帮助姜农提升生姜的产量和质量。于此,此篇技术文只能够做为一个参考,具体的还需要结合实际做出相应的改善。
原创文章,作者:满路 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87cz.com/article/2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