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开辟书法专栏三个月时间,发表了近50篇书法方面的文章,读者朋友留言不少。
尤其是最近三篇文章《钢笔书法创作的章法小诀窍》、《对近40年钢笔字帖发行量较大的10位书法家的点评》和《为什么我劝大家不要浪费太多时间练习钢笔书法》,读者朋友们的留言更多,讨论也十分激烈。
特别是我对司马彦和顾仲安两位书法家的钢笔书法点评,争议较多。有的人认为我的点评符合实情,较为中肯;有的人认为我的点评太狂妄,不自量力。
实际上我都是按照书法的审美评判标准去点评的,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并不是想黑谁。那为什么还有一部分人持反对意见,究其原因,是他们还不具备书法欣赏水平,盲目崇拜,发表一些对本人污蔑的语言,这些我都能够理解。
据我统计,在我的文章后面留言较多的,还是对田英章大师的议论。有很多人否定田英章大师的书法,说“田楷”就不是书法,我认为这是大错特错。田英章可以说是自文征明后,千年难遇的一位楷书奇才。他的楷书必将成为继“欧颜柳赵”后第五大楷书而流芳百世,万古长青。更有甚者,在我写的《赵孟頫胡笳十八拍书法赏评》留言中说赵孟頫的“胡笳十八拍书法”是“江湖体”!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愚昧无知,让人哭笑不已。
我在为读者朋友们积极参与互动的精神鼓掌的同时,更为他们这种不懂什么是书法,盲目崇拜、人云亦云、不会去独立思考欣赏书法感到着急、惋惜和悲哀。
为此,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篇文章来对那些不太会欣赏书法的朋友们扫盲普及一下,教他们如何学会去欣赏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后续,我还会陆续写一些如何提高书法爱好者欣赏书法能力的文章,也希望读者朋友们持续留意“都市鲔鱼”,添加关注,以免遗漏,错失机会。
如何去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步骤和要领:
第一、欣赏步骤要正确,由整体的“面”,到局部的“线”和“点”
我们学习书法基本上都是先从楷书起步,有一定基础之后,再延伸到行草书等书体。这种方法就是书论家所谓的“楷如立,形如走,草如跑”循序渐进的方法。练习楷书我们又都是从基本点画开始,然后学习偏旁部首这些结体,最后就是章法布局。
我们可以简单而形象的把点画书写看做是个“点”,把偏旁部首这些结构组成的字看做是个“线”,由这些个字组成的“线”加上题款和盖章组成了章法布局的这个“面”。书法创作的过程就是:基本笔画这些“点”,累积而成了偏旁结构这些“面”,偏旁结构这些“面”累积形成了整幅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因此,书法作品的创作过程实际上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局部到整体的形成过程。
而我们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却正好和书法作品的创作相反。欣赏书法必须从整体开始,再到局部,继而深入其髓,到个字,到结构,到笔画。也就是先看章法布局的“面”,再看个字偏旁结构的“线”,最后到个字基本笔画的“点”。
这就如同我们看一位“美女”,第一印象看她的身材比例是否协调,是否能够激起你去多看她一眼的“欲望”。如果身材比例搭配匀称,下一步你一定会好奇想去看她的五官长得怎么样?丹凤眼还是双眼皮?樱桃小口还是蛤蟆大嘴?
脸上有没有雀斑胎记?鼻子是坚挺还是塌鼻?胸部和臀部是否丰满?皮肤是否白皙…欣赏书法也就如同欣赏美女一样,先整体,再局部。也就是先看“面”,再到“线”,再到“点”。这正好和书法创作相反,我们千万不能搞反了。
前两篇文章,我对司马彦和顾仲安的钢笔书法进行了点评,有人说我是对这两位老师“一黑到底”。今天我换一位,对田英章大师的一件硬笔书法团扇《范仲淹.渔家傲》做个点评。即使是田英章大师在我面前,我也是会指出他这件书法作品的四个不足之处,让他心服口服,点头称是。大家看看是不是我点评的有道理。
第一个地方“浊”的右半部分“虫”没有写好。中间的“竖提”,没有将“虫”等分为二,竖笔略向左边,没在中间。
第二个地方就是“勒”的左半部分“革”的一竖没有写垂直,向左侧略微倾斜了。
第三个地方就是范仲淹的名字里面把名和姓分开割裂另题一行书写,这是不合理的,是书法落款之大忌。
第四个地方就是落款盖章稍微高了一点点,应该再向下略微移动一点点,基本上和“塞下秋来”的“来”字处于同一水平线,这样才显得左右对称,符合团扇整体风格的平衡协调。
大家觉得我点评的四点是否到位?是否在乱喷?我们要做独立思考的善思者,不能做提线木偶和墙头草,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第二、具备“四个了解”
1、了解构成书法最基本的三要素“结构、笔法、章法”
“结构、笔法、章法”是构成一幅书法的三个主要要素。第一眼,我们首先从“面”上看它的章法布局是否合理,也就是看它的正文、落款、盖章。如果这幅作品从整体上无法震撼感染欣赏者,就失去了整体美,局部的“美”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因此,我们要看正文、落款、盖章这三部分是否处理的有主有次、题款的高低、字的大小、用印的位置、字的疏密布置,虚实和留白是否恰当、协调、巧妙。整体看完以后,再看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上下左右之间布局是否协调。特别是欣赏行草书作品,更要看字与字的上下呼应、穿插避让、行与行的距离分布等这些基本因素。最后,我们再把视角落脚到个字上面。赵孟頫书论写到:“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需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里面强调了结构和用笔两方面的重要性。我们看结字就是要看这幅书法作品里面字的结构搭配是否合理、精妙险绝?
王僧虔(南朝齐)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有者方可绍于古人”。一幅好的书法作品除了整体章法布局合理,富有神采外,个字的形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先看神采,再看形质,这是欣赏书法的门道诀窍。我们要看字的笔画书写如中锋、侧锋、藏锋、露锋、转折、提顿以及墨法运用是否富于变化和精准到位?
总之,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应该像明代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写的那样:“夫得不偿失,兵无常势,字无常体;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日月垂象、若水火成形,倘悟其机,则纵横皆成意象矣。”
2、了解各种书体的审美评判标准
书体不同,对书法的审美标准也不尽相同。楷、隶、魏、篆这些书体属于“真书”的范畴,这些书体的书写讲究规矩、整齐、严谨、笔画独立、重心要稳、大小相等。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写的“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也就是说,自从我们笔落纸上,书法就开始了,第一个笔画就为这个字立下了规矩,其它的笔画也要按照这一笔画的写法贯之到底。第一个字,又是整篇作品的准则。第一个字写的是颜体,后面的字就要都是颜体风格,不能有欧体、柳体的笔意。所谓“楷法无欺”,就是楷书要看基本笔画和间架结构的书写基本功,来不得半点虚假。基本功不到位,美丑自现,高低自辨。
而行草书的欣赏和楷书的欣赏截然不同。书伦家萧衍形容草书转折回旋的笔画时说:“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绿水之徘徊,似葡萄之蔓延,女萝之繁萦,浑汉之相绞,山熊之对争,婆娑而飞舞凤,宛转而起蟠龙”。孙过庭在书谱对书写草书提出了“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的逻辑。
也就是说,点画是草书的性情和生命,草书的点画是依附于使转,使转灵活,点画才能因其动而得势,字体的精神面貌就为之而起,这是草书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对草书基本原理和用笔技法的精辟概括和总结,堪称用笔之法,千古不易。我们欣赏行草书,就是要按照这一标准去评判,而不能拿楷书的标准去评判行草书,也不能拿行草书的标准去评判楷书的好坏。
3、了解各位著名书法家书体特征和代表作
周星莲《临池管见》写到“晋人取韵,唐人取法,宋人取意,人皆知之。吾谓晋书如仙,唐书如圣,宋书如豪杰,学书者从此分门别户,落笔时方有宗旨”。还有人补充了一句“元、明取态”。可谓高屋建瓴、振聋发聩。我们欣赏书法可按照这一标准去评判。如果写的是魏晋书风,就要注重韵致风度;唐人的楷书就要重视法度准则;如果取得是宋人的笔意,那么就要注重意趣情感;而元、明风格则是注重字的形态变化。
我们要了解不同朝代对书法的审美标准。同时我们还要领会各个朝代不同代表书家的书法个性特点。欧体险绝厚重,身高腰细,外形长方;颜体宽博雄壮,体重腰壮,外形正方;柳体锋棱俱在,筋瘦骨强,外形圆方;赵体流美舒展,神采飞扬,外形扁方。比如楷书除了“欧颜柳赵”四大家,还有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孝女曹娥碑,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虞世南、褚遂良、智永、钟绍京、苏轼、王宠、文征明、姜夔等这些书家和他们的代表作也是相当不错。
除此之外,魏碑《张黑女》《董美人》《张猛龙》、隶书《乙瑛碑》《曹全碑》《礼器碑》《石门颂》等这些名碑及其特征我们也要基本了解。行草必须要知道二王、智永、张旭、怀素、陆柬之、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董其昌、赵孟頫、文征明、王铎、傅山、黄道周、沈尹黙、白蕉等这些书法名家的书法风格,基本上能够达到见字知其人。
我们看某位书家学的是哪门哪派,我们就套用哪门哪派的风格去评判他的书法作品。这些都是要书法爱好者平时多读多看,不断积累。没有这些学识积累,你很难去准确评判某件书法作品的优劣。
4、了解一些书法基础知识
中国书法看似浩瀚博大很是深奥,其实有一些最基本的知识这是永恒不变的。平时你了解积累了这些知识,也可以用来作为评判一件书法好坏的标准。
比如:“有、希、布、右”这四个字属于横长撇短,书写笔画顺序一定要先写撇,再写横。“左、在、存”这几个字是横短撇长,书写笔画顺序一定要先写横再写撇。
如果你搞反了,就知道你是个外行。还有如坐船旁“辶”的第三画的捺笔,一定要逆势藏锋起笔,而不能露锋起笔。
“彳”的两撇,一定不能写一样大小、撇向一个方向。
当一个字的最后一笔不是竖画收笔,一定要注意合理使用悬针竖。
如“忄”和“木”旁的竖画,绝对不能用悬针竖,如果用了,就是败笔,被懂书法的人笑掉大牙。
还比如“隹”部最后一横,一定不能和竖画部分虚接,而要实接。
“木”字旁第三画起笔处一定要在夹角的最中间十字交接部分起笔。
“豕”和“勿”三撇的长度、方向如何巧妙处理,撇向三个方向。类似的其它笔画部首这都是有一定的书写规律的约定成俗的写法,你不按照这些写法去书写就是错误的。
还有一些知识虽然与写字好坏没有关系,但是如果用的不对,也是要给整幅书法作品减分不少。如果参赛,肯定拿不到奖。
这就是书法中的“繁体字”。就拿网上比较火的一张毕福剑写给“台球女皇”潘晓婷的书法作品,有的人说写的是“坎求大傻”或“吹球大傻”。实际上应该是“玖球天後”四个字。然而就是这四个字的“书法作品”,毕姥爷就错了两个字。第一个字就是“玖”字。汉字“九”没有繁体字,“玖”只能用在财务记账使用,不能用到书法之中,这是第一错。还有一个错误就是“後”这个字。自古至今,皇后、太后的“后”,只有这一个写法,没有第二个写法。“毕姥爷”写得这个“後”是前后的“后”的繁体字。虽然“后”是有繁体字,但是表达不同的意思,一定不能张冠李戴,把皇后的后,写成“皇後”。
还有书法中经常出现的这个字“发”的繁体字,有好几个写法,①“發”、②“彂”、③“髮”。当表示与头发有关的时候,如诗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早生华发”、“白发三千丈”,这些地方一定要用第三个“髮”。当表示是出发的意思,只能用前面两个繁体字的发字,而不能用第三个繁体字“髮”。类似的字很多。这些知识大家一定也要了解掌握。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基本知识外,要想真正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精妙,还需要知晓古今书法演变的书法史、书法名人的历史背景、美学概论、各种书法概论、文学修养、书写技巧等等。书法界有一句话“善写者不鉴,善鉴者不写”。书法水平和鉴赏能力是紧密相连的。书法水平不高的人,书法鉴赏水平一定也高不到哪里去,因为他看不懂、悟不出。只有你自身的书法水平提高了,你才能站得高,看得远。
著名文学评论家扬雄说,“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正所谓“熟记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些经典的名句对我们如何提高欣赏书法的水平启发较大。还有这几句,我觉得对于当下那些胡言乱语、妄评书法者也是个启发警示:“学书三年,口出狂言。再学三年,不敢妄言。又学三年,沉默寡言。再过三年,无言即言。”这里面有四个“三年”,合计12年。也就是说你要张口评论书法,至少先在书法海洋里面泡上12年再说吧。否则,就请你免张贵口,闭口不言。
以上就是我教读者朋友们欣赏一件书法作品最基本的方法。当然,这些知识只有靠自己多看、多学、多积累,自己的欣赏水平才能提高。
原创文章,作者:满路 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87cz.com/article/13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