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一共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亲生儿子爱新觉罗·载淳,也就是同治皇帝;一个是养子爱新觉罗·载湉,是光绪皇帝。
同治皇帝在年仅19岁的大好年华里不幸夭折,他的死引来了西方媒体的广泛关注。
而之所以会如此关注,主要在于中国作为绝对大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外媒的多家报纸都同时报道,刊登了同治皇帝死去的消息,并发了表评论文章,认为:“同治皇帝管理着拥有三亿多庞大人口的中国,这些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了英国。”
不过,当时英国的人口也不少,中英两国的人口总数加在一起,相当于,当时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而这,在之前的历史上从没有发生过,所以,中英在当时是无可争议的人口大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两个国家。如今,这个与英国同样伟大的国家,却没有了国家领袖,对于世界来讲,当然是兴趣浓厚。
特别是当官方公布出来,同治皇帝是死于天花之后,使得天花和种痘等方面的医疗知识一度风靡,成为了西方各个报社争相报道和科普的内容之一,为的就是满足读者对这一事件的关注需求。这其中,除了说同治得了天花以外,在很多非官方的披露中,还指出同治皇帝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却风流成性。
因为,私生活方面淫乱不堪,所以,他还感染上了一些性病。最终,正是因为性病和天花的双重折磨,才让这个少年英年早逝。
相对于同治的死因,史学家们似乎更加关心谁该为同治皇帝的放荡生活负责。
说来说去,与同治皇帝最为亲密,首当其冲的责任人,便是慈禧和恭亲王奕䜣。
之所以有人会攻击慈禧太后,主要是因为她对儿子的一些房中秘事干预过多。有人传言说:“慈禧不喜欢皇后,使得同治皇帝为了不违背慈禧的心意,都不敢跟自己的妻子同房,只能去临幸慈禧喜欢的慧妃。但是,由于同治对慧妃的感情并非真心,使得其经常独居在养心殿内,为了给自己解闷,只能偷偷跑出去,上花街柳巷去讨乐子。”
甚至,还说:“为了防止朝廷官员撞见自己,身为皇帝的同治还不敢去太高档的娱乐场所。只能找些低层次,连官员都不屑去的地方,结果,就给自己染了这么一身性病。”既然一国之君已死,那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赶紧找出新的继承人。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但是,关于同治接班人的选拔过程,正史上却没有过多记载。
可在野史上,却有着诸多版本。
说法一,当时的皇后阿鲁特氏怀有身孕,如果真是这样,那选继承人肯定是要等皇后生产之后。如果是男孩,继承人问题就很好解决了,如果是个女孩,那就再选他人。但野史上说,慈禧当时表示:“皇后虽然怀孕了,但是,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生下皇子,皇位不能悬置太久,所以,还得马上再立新君。”
然而,恭亲王则认为:“皇后生产之日在即,应该先等一等,等到皇后生产之后,如果生了皇子,那就直接立储即可。如果生了女儿,再选新帝人选也不迟。”而其他王公大臣,也几乎一边倒的支持恭亲王的建议。但是,只有慈禧坚决反对:“现在,南方叛乱尚未平定,如今,朝廷之内没有君主,群龙无首,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担心会动摇国之根本。”
说法二,同治皇帝之前就想过立孚郡王之子、贝勒载澍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据说,同治皇帝已经给自己的师傅翁同禾说了,让其在他的病榻之前,起草一封传位的诏书。不过,后来翁同禾因为心中有所担忧,起草完诏书之后,便向慈禧汇报了这个情况。
而慈禧一看候选人的名字,顿时火冒三丈,于是,下令不准给皇帝送药送饭,活活把自己的亲生儿子给饿死了。
说法三,同治皇帝选了经常跟自己一起寻花问柳的好哥们,恭亲王之子载澂当接班人。据说,因为这个原因,当同治死后,慈禧与众人商议皇位继承人的大事之时,恭亲王居然说:“我要回避一下,不能上去。”但实际上这种说法,也只是道听途说,无从考证。
与同治一样可惜的,就是他的结发妻子阿鲁特氏。这位年仅21岁的年轻、漂亮、健康的女子,官方公布的死因,竟是悲痛过度而亡,想来,也有几分离奇的色彩在其中。
从西方媒体的角度,更愿意用权力斗争来解释这位妙龄皇后的死因。因为,皇后当时怀有身孕,但是,慈禧却为了一己私利,居然连自己亲生的孙子或者孙女都全然不顾,将皇后迫害致死。而且,这种说法,在《慈禧外纪》出版之后,似乎被更多的人所认同。
虽然,这个结论并没有什么事实依据,更在史料中找不到任何相关的记载。不过,以上的说法在中国的野史中,却有着更好的解释。正所谓,婆媳本就是天敌,再加上,权力争斗的催化作用,让双方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更让阿鲁特皇后成为了慈禧掌权路上的绊脚石之一。
从各种说法总结来看,同治死后慈禧就有了要逼死皇后的想法,并开始断绝对皇后的食物供给。皇后无奈之下,只能写信给自己的娘家,但她娘家也是无能为力,父亲更是给出了“皇后圣明”四字回复。皇后知道自己大限将至,谁也帮不了自己,只能被迫自杀。
至于她是怎么死的,有人说是吞金,有人说是绝食。
当后人将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归咎于慈禧的时候,美国一些学者却说出了另外一番言辞,那就是这些坏事,其实,都是恭亲王的阴谋诡计。
美国学者西格雷夫在他的畅销书《龙夫人》中,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假设。如果说,同治、皇后、荣安公主的死是一连串的阴谋所至,那么,这阴谋的缔造者应该是恭亲王,而非慈禧太后。西格雷夫认为,慈禧不具备“作案动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不管怎么样,阿鲁特氏都是同治的皇后,而能登上这个位子,肯定是得到慈禧同意的。所以说,慈禧对阿鲁特氏一点儿都看不上眼,应该是说不过去的。再者,若阿鲁特氏真的怀孕了,那么,皇位肯定是由自己的孙子继承。而对于慈禧来说,地位不仅不会受到伤害,还能让她在下一代当中有一个比较安全的保障。
而且,西格雷夫还有一点没有说到,那就是,慈禧太后如果以太皇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早在清朝初期,康熙做皇帝的时候,就由他的奶奶孝庄太后执掌实权,而非康熙的生母。所以说,当太皇太后摄政的难度并不比当皇太后摄政的难度高。两个都是权宜之计,主要还是要看执政者的手段,以及政治力量的大小。
除此之外,西格雷夫还说出了一个之前人们都没有注意到的问题,那就是:在一连串离奇死亡事件发生的时候,慈禧本人也身染重疾,而且,一病就是八年多的时间。
经过相关历史资料的考证,慈禧应该是患有非常严重的肝病。在其患病期间,民间多次传出太后已死的谣言,足见其病的严重程度。由此,西格雷夫认为,能对慈禧太后身边直系亲属下黑手的,嫌疑最大的应该就是恭亲王。而且,恭亲王并不会亲自动手,帮他暗箱操作的人,应该就是李鸿章。
据西格雷夫分析,之所以说恭亲王的嫌疑最大,是因为同治的执政,给恭亲王带来了十年的麻烦和阻碍。而且,慈禧对于自己的儿子也是心慈手软,使得恭亲王的切身利益受到了牵涉。总之,不管是谁动的手,反正是有人处心积虑的想要除掉同治,与他的皇后、母亲以及姐姐。
从外表看来,恭亲王性格阴柔,但实际上却是笑里藏刀,绵里带针。这一特质,在他打倒“八人帮”,以及解散阿思本舰队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当恭亲王在慈禧身边高呼万岁,举旗助威的时候,想必,慈禧对其的信任也是有所保留的,不然,慈禧就不是慈禧了。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二十一·本纪二十一》、《慈德外记》、《桃花圣解庵日记》】
原创文章,作者:满路 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87cz.com/article/12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