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单恋是一种心理障碍,属于一矛盾心理,也有可能是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简单来说就是我喜欢你,但是你不能喜欢我,我追求你,但是你不能答应我,如果你也喜欢我的话,也要瞒着我。性单恋人群内心是非常敏感、脆弱的,也是非常的执着。如果喜欢他们,就要承受一些事,还要给足他们所谓的的安全感
“谁都不能喜欢我!”
最近听说了一个词,叫做性单恋,它和异性恋、同性恋什么的不一样,性单恋不是某种性取向,而是一种对待感情的态度。
网络上把这种态度叫做lithromantic。我们把这个词拆解一下lith的意思是“石头”,romantic的意思是“浪漫的”,组合起来的意思应该就是,某个人的浪漫情怀,像石头一样,难以打动。
性单恋指的是在你对某个人产生好感后,但却不希望获得情感回应。当知道对方对你产生同样的感情后,你就会不再喜欢他。
这让我想起一个人:那个在我的大学时代,人人都嗤之以鼻的渣男。
大一的时候,他还是我们人人夸赞的暖男呢。那时候他喜欢我们班的一个小姑娘,上早自习买早餐,下晚自修提暖水瓶,姑娘的生理期都记得特别清楚,到了那几天,帮忙带热饮、带红糖糍粑。
小姑娘长相甜美,性格内向,被这样暖了一学期之后,就主动和他告白了。
我们那时候都以为,这哥们儿被女神告白了得多高兴呢,结果却并不如我们所想,他竟然拒绝了姑娘,后来还把姑娘的各种联系方式都拉黑了,见面都绕路走。
这样的事儿,在大三又发生了一回,他结识了一个学妹,然后又是各种殷勤各种暖,然后两个人在一起短暂的情投意合了几天,然后很快,他又把学妹抛弃了。
我们当时都说他是渣男,就是喜欢撩,喜欢玩弄女生。
我不否认他渣男的事实,但随着对这个心理学的学习,对这个世界了解地加深,我也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他的内心。
从心理学上来看,性单恋,是无浪漫倾向谱系的一个分支。
首先来说,这类人并不是不渴望浪漫的恋爱关系,他们也会对他人产生爱恋的情感,但他们的感情是不需要得到回应的,起码很难真正地发展到现实中来。
他们十分享受这种单向的情感指向关系,一些性单恋者甚至会因为感受到对象对自己的好感而停止喜欢对方,甚至厌恶对方。
你为什么会成为性单恋者?
弗洛伊德说:成人的人格特征是童年时期性本能活动压抑的结果。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精神科医生和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和他的同事玛丽•安斯沃斯共同发展出了依恋理论。
他们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把婴儿分成的依恋类型。
在婴儿的依恋类型当中,分为三种,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焦虑型依恋。
从本质来说,安全型依恋是积极的,而回避型、反抗型,也就是焦虑型,均属于消极依恋,是不安全依恋的类型。
焦虑型依恋是婴儿十分缺乏安全感的体现,婴儿会时刻警惕母亲离开,对母亲离开极度反抗。但当母亲回来时,婴儿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安抚,表现出矛盾的态度。
这种依恋型人格,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十五分钟没收到回复,我猜他出轨了……》里讲过,大家点击蓝字部分即可查看,这里不多做解释。
今天我们主要来说一下“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特点是:婴儿对母亲的需求很弱,对他们而言,母亲在场或离开都无所谓,孩子自己玩自己的,他们与母亲之间并未形成特别亲密的感情联结。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有一句至理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早期社会性的依恋对人格的影响的确是不容小觑。
根据约翰•鲍尔比和他的同事玛丽•安斯沃斯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到:
安全依恋型的孩子,在成人后往往具有高自尊、高情商,享有信任而持久的人际关系、擅于寻求社会支持,并具有良好与他人分享感受的能力。
而回避型、焦虑型则相反,处于低自尊的状态,对于他人不信任,他们多疑、孤僻、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愿意顾及他人感受,总是会处于自我的状态之中。
在回避型依恋的婴儿长大后,会把回避和压抑留在自己的人际交往习惯中,他们从“不接受母亲的爱”,变成“不接受他人的爱”。他们会主动地“限制”自己与他人的亲密。
其实,性单恋者的内心深处,是渴求爱的,他们只是无法将“去爱”和“被爱”的通道合并。他们只是不相信自己是优秀的,或是觉得别人对他们的欣赏都是侥幸,真实的自己其实不配得到任何人的喜欢。
“你要是深刻地了解过我,你一定会离开我!”
“连我都能看得起,你别是个智障吧?”
“我喜欢你,可以,你喜欢我,不行!”
如何跳出性单恋的怪圈?
1、你不要自责自罪
喜欢看电影,不必非要成为编剧,喜欢看足球比赛,不必非要成为运动员。
人对爱有渴望,是我们的本能,但恋爱是涉及关系的,关系是要付出责任与耐心的。
如果你自问承担不了这个责任和耐心,你可以从一开始就表明态度,减小对他人的伤害,也降低自己的自责感。
2、从本质上接纳自己
你可以定期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然后用正念来辅助你的日常生活。
跟着文章顶部的音频,调整自己的呼吸,让自己渐渐平静下来。然后试着跳出自我,把自己当做客体,客观地观察自我的情绪。
你可以对自己提出很多问题,比如:对于亲密关系而言,自己到底在怕什么?自己有什么优点?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理清头绪,就可以制定改变的方案。而对于那些自己目前无力做出改变的事情,也不要焦虑,接受它的存在就好了。
好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一个全新的正念训练吧!当我们学会瞩目、聆听于此时此刻的自己,这就是最美好的时光。
原创文章,作者:满路 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87cz.com/article/11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