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为微发酵茶,与绿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属于同级关系,它们并称为“中国六大茶类”。
能经得起时间等候的事物,总是让人心生期待。
眼前这株如约盛放的菊花,带来芬芳的同时,告知了秋季到来的萧瑟。
月下的绿菊,花瓣丝丝缕缕,颤巍巍地绽放。
屈原的《离骚》中曾记载——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没错,菊花在宋代以前,地位很微妙——常用来当作为食材和药材。
只有到宋代,文人墨客的笔,将它用作鉴赏的风雅之物。
“吴中菊盛时,好事家必取数百本,五色相间,高下次列,以供赏玩……”
不知在明代的赏菊会,手边这盆绿菊,有没有一争之力?
中秋月下,赏菊吃茶,不得已,必须给夏季画上尾声了。
去年中秋煮的白露饼,今年的再度开启,又是全然不同的滋味。
白茶,同样是经得起时间等候的美丽。
新老白茶的更迭,便藏在年复一年的滋味、香气变化中。
《2》
白茶是什么茶,为何能经得起长时间储存?
漫漫时间长河,第一等爱白茶之人,非宋徽宗莫属。
他在茶之一道,做到了极致,留下一本《大观茶论》,堪称茶中奇书。
他爱白茶,是爱它的出身偶然,占据了天时人和地利,珍贵又奇特。
有了一位皇帝作为加持,白茶在宋朝,可谓风头无两。
然而,白茶发展如今,早已不像宋朝时那么“高高在上”。
它是无数茶友家中的常驻对象,平价可选寿眉,精致可选牡丹。
白茶,已有了黑纸白字的规章标准——
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群体种茶树品种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萎凋和干燥,是白茶工艺的不变真理。
也正是萎凋和烘干的简单步骤,使得白茶,有了与时间抗争的物质——酶。
其他的茶类,经过杀青、揉捻等工序,将茶叶中的酶物质伤害得七七八八。
而少了酶物质的帮助,茶叶中的内物质便得不到转化。
没有酶作为催化物质的茶类,再储存,滋味也很难往好的方向转变。
绿茶、红茶、黄茶等等,便很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而白茶的工艺,萎凋烘干而已。
在白茶的萎凋过程中,酶物质苏醒,开始了它勤勉的一生——
它帮助新白茶展示芬芳滋味,也帮助老白茶得以诞生。
大巧若工,白茶的简单工艺,恰恰成为它耐得住时间的帮助。
《3》
香:清鲜到成熟馥郁的转变
从新白茶到老白茶,客观上,老白茶承载了三年乃至三年以上的时光变迁。
得到一饼优质的老白茶难吗?
不算简单。
它需要优质的茶青、到位的工艺、还需要三年来日复一日地精心储存。
每一款到手的优质老白茶,都承载着茶商或者主人的厚望。
而品质优秀的老白茶,自然不会辜负这种期待。
它以迷人的芬芳,诉说它这三年来的蜕变陈化之旅。
新、老白茶时期的香气,无一例外,都来自于茶叶中芳香醇类物质。
足够丰厚的芳香醇类物质,它们随着时间进行有序的转化。
新白茶时期的毫香、清新草木香气,慢慢沉淀蜕变。
三年来,芳香醇与氧气不断进行酶促反应。
某些芳香醇消散,老白茶中逐渐转化出雪松醇。
这种物质,配合p-紫罗酮等新转化而出的芳香物质——
老白茶的香气,从此定下了沉郁的基础。
清爽的草木香衍变,老白茶的甘醇药香,就此而生。
毫香渐渐淡去,清雅的花香转化。
老白茶中虽然还有花香,却往往不再是淡雅的基调。
成熟馥郁,才是老白茶花香的风情。
而茶饼独有的果香物质,随着时间,极少数的茶饼“鱼跃龙门”,出现枣香。
感受老白茶拥有的香气,与新白茶全然不同。
分明来自同一棵茶树,有着同样的工艺,时间的催化,却让芬芳背道而驰。
白檀、沉香、当归……的药香,或清新或馥郁,甘香舒适,妥帖心扉。
陈香、果香、草木清香,甚至是难得的枣香,它们与老白茶的药香轻柔地交织,多变曼妙,层出不穷。
清鲜到成熟的茶香转变,一闻便能清晰感受。
正常的老白茶香气,是十分舒适的。
常常听说的所谓梅子味、巧克力味,只能是老白茶的变质的诡异气味。
香气的变化,同样点明了老白茶滋味的转变。
《4》
味:淳和至甘醇,清爽至醇厚的变化
三年的时光荏苒,茶叶中的变化,自然不止发生在芳香醇类物质身上。
丰厚内物质的转变,才是老白茶诞生的主要原因。
品质优秀的白茶,早在新白茶时期,便含有700多种成分。
其中,有丰富的茶氨酸、多酚类物质,茶多糖、维生素……
这些丰厚的物质,随着时间的陈化,与氧气进行微弱而缓慢的交换、转化。
在这个过程中,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不断下降,生成新的黄酮类化合物。
其中,逐渐消散的茶多酚和咖啡碱以苦涩为滋味。
至此,新白茶时期的清鲜爽利,因着这转化变化的几味物质,转变成甘润。
老白茶的滋味,比新白茶更甜,更润,这是时光独有的馈赠。
从新茶到老茶的变化,是一个茶汤从清爽到醇厚的过程。
期间,茶汤的稠度不断增加,汤水愈发醇厚——
依靠的是白茶内物质悄无声息的演变。
这些内物质的交锋,改变了茶汤的浓稠度,也改变了白茶原本的汤色。
茶叶中茶多酚和氨基酸咖啡碱,逐年下降,而茶多糖和茶氨酸的含量变化不大。
黄酮类化合物新生,成为补充茶多酚咖啡碱们的滋味助力。
因此,老白茶茶汤稠度上升,鲜爽的滋味蜕变成甘醇绵密的口感。
另一方面,白茶的陈化,带来了茶叶中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的增加。
这些变化折射到茶本身,茶汤的色泽变化肉眼可见,缃色、藤黄、绾红、檀色等等,汤色更加迷人。
要感受这些细微的变化,掌握白茶正确的冲泡方式,十分重要。
《5》
冲泡方式:白瓷盖碗快出水,陶壶煮茶注重细节!
泡老白茶,选用白瓷盖碗,端的是行云流水。
白瓷盖碗,是白茶绝对的良配。
从材质到器形,白瓷盖碗,都在展示着它与白茶的佳偶天成。
它釉质的材质,不会影响干涉白茶的芬芳。
盖碗容易调节的开口,能巧妙调整出水。
盖碗的碗盖,是闻香品香的重要场所。
因此,泡茶,白瓷盖碗绝对是上选。
容量110ml的盖碗,搭配5g老白茶干茶。
但,盖碗泡白茶,无论新老白茶,都必须做到快出水。
内质丰厚的白茶,遇上滚烫的沸水,稍不注意,就是一杯浓茶。
此时,必须用快出水的手法,才能稍稍阻挡茶叶内质的过度释放。
在快节奏的手速下,茶叶的芳香全线释放,茶汤的滋味清润而不苦涩。
泡白茶,需要快,才能收获“香清甘活”。
当然,除却冲泡,老白茶,是煮茶壶的老常客。
新白茶的活泼物质,是无法承担沸水的长时间接触的。
唯有老白茶,内物质丰厚却少见苦涩,是煮茶壶的绝妙搭配。
煮老白茶,容量300-400ml的煮茶壶,搭配2.5-3g的干茶。
此时,茶壶内的水量比起盖碗大大增加,投茶量反倒大幅度下降。
煮茶,较少的干茶搭上较多的清水,因此,煮茶,不再需要牵挂快出水。
沸水初开,投入干茶,等待沸水再次沸腾。
再沸,关火。
等候茶叶中的内质融入茶汤的过程,需要静候十五秒,出汤。
陶壶煮出的老白茶茶汤,比冲泡时更加绵柔温软,茶汤甘润,绝妙无比。
茶汤的柔情,药香陈香的馥郁,交织,这样的绝妙体验,老白茶独有。
《5》
三年,是新白茶成为老白茶的基础。
三年,是老白茶香气变化的旅程,也是滋味蜕变的长路。
在时间长河中磨砺而出的老白茶,成熟馥郁,芳华难掩。
春季终会离去,夏季到了尾声。
而老白茶,却依旧在储藏室中沉淀变化,等候来年四季的变化。
不去感受老白茶的变化,又怎么称得上爱白茶?
筚路蓝缕,终见茶香来。
原创文章,作者:满路 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87cz.com/article/10025.html